400-880-6200
专家免费评估 留学案例 雅思保分 免费备考资料 留学热线 400-880-6200

雅思阅读考试的特点总结

  • 2019-08-20     
  • 547 人浏览
  • 分享
  • 收藏

  雅思阅读在考试中的阅读量非常大,对于学生雅思词汇和语法的要求很高,想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也要提高自己的阅读速度,小编建议的是大家在备考前了解一下雅思阅读考试的特点,下面小编就为大家整理了阅读的相关策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语言模式

  1) 段落(Paragraph)

  英美报刊的文章,不管是新闻还是特写,段落短小是一大特点,一个段落往往就是一句话或两句话。一般来讲,英美报刊段落大概由60个单词组成,平均在4行左右。据说,这是专家经过科学实验后总结出来的经验,认为这是适合读者的最佳段落长度。

  大多数雅思阅读文章的段落长度也都是在这个范围。但是由于杂志期刊也是考试命题的重要来源,实战中,长度很大的段落也屡见不鲜。

  2) 简明(Concise)

  报纸的编辑出版受时间限制,一切都是在时间的压力下完成的。因此报纸一般推崇简明的风格。

  这种风格的表现主要是:

  用词:记者对所报道的题目一般都比较熟悉,因此能够选用恰当的词汇来表达有关内容,包括一些专业词汇。总体上新闻的用词都比较普通,某些反复用到的词出现率很高,如报道政治新闻时常见到president, congress, senator, representative, scandal, vote, bill一类的词。偏爱短词是英美报刊用词的一大特点。

  主动语态(active voice):比较例句a) Senator Dole planned to announce his resignation from the Senate.和例句b) To announce his resignation from the Senate was planned by Senator Dole.

  时态:一般用现在时而不是过去时表示事件是最近发生的,是新闻而不是旧闻。

  肯定句(positive form):比较例句a) He was not very often on time. 和例句b) He usually came late.

  2.观点:

  英美报刊,尤其是美国报刊,常用“客观”、“公正”来体现新闻报道的价值。即所谓:unprejudiced, unopinionated, uninvolved和unbiased.(不偏不倚,不予评论 ,不加参与,不带偏见)。因而一般作者对于文章探讨的主题是站在比较中立客观的角度去分析的。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雅思阅读真题中一旦问到作者态度的时候,答案大部分都是跟中立客观有关。


雅思阅读考试的特点总结


  3.时效性:

  雅思阅读文章全部选自英美主流报刊杂志。所以考生在考试中会经常遇到一些时髦话题的文章,像BSE(疯牛病)、911事件、安然公司破产案这样的内容在考试中都出现过。所以大家平时最好能够经常关心时事,积累一些必要的背景知识,这对于考试而言,大有裨益。

  4.结构特点:

  大多数雅思阅读文章的结构是人们常说的“到金字塔”形式。这是指在一篇文章中,最重要的信息都放在开头部分,尤其是开头的前三段。也就是说,一篇文章的主题(主题句)都出现在前三段。一般我们把这样的段落称为导语段。文章一般把新闻所涉及的人物、时间、地点、过程和结果都交待出来。读者读完了导语段,也就知道了新闻的关键信息。

  接下来就是逐步向读者交待事件发生的起因、过程、影响等信息。这是文章的主要部分,但是各种信息并不是平铺直叙的,而是按照它们的重要性先后出现的。与事件直接相关的信息被认为是最重要的,因此位置靠前,然后才是次要的信息。

  在这一部分,文章还可以交待消息的来源,并且时常引用记者在采访中得到的有关人士的话,以证明消息的可靠。新闻还可以补充说明一些背景材料,有时不惜重复一些内容。

  文章的结构有时显得松散,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不紧密,这是因为需要交待的信息没有一定的关联模式,只是发生的一些实事的铺陈。

  新闻一般不要求结尾,尤其是总结性的结尾段。在交待完事件的全过程后,作者通常加上一两段与该消息有点关系、但是不是很重要的信息,作为新闻的结尾。

  学会正确的方式提升阅读技巧,可以帮助我们更轻松的备考ACT,总之,无论学习什么,多多练习掌握合适的技巧都是非常关键的。如果大家还想要获取更多雅思考试报名、雅思口语心得等更多信息,大家可以线上咨询我们或继续关注网站更新的文章!


 . '文章底图' .
课窝考试网(http://www.ikewo.cn)声明

本站凡注明原创和署名的文章,未经课窝考试网许可,不得转载。课窝考试网的部分文章素材来自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与研究,如果侵权,请提供版权证明,以便尽快删除。

专家答疑
  • 点击刷新验证码
  • 获取验证码
确认提交
阅读排行
在线咨询
扫一扫获取最新考试资讯
400-880-6200
立即咨询
精品推荐